16222087614646.pdf
湖南省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示暨创新发展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许勤2021.05.25)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学科工作室推荐让我有了这次赴长沙学习的机会,通过短短3天的研讨观摩学习让我在美育理念、美育教研教学上有了新的启发和收获。现在具体谈谈我在这次美育成果展示暨创新发展研讨活动的学习感悟。
学校要重视美育,认真落实文件精神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如果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没有童话、歌谣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如果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颜色,如果青少年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不可能全面发展。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新时代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意见》提出,美育教学要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在这里,《意见》基于目标导向和美育教学规律,提出了基础知识与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三位一体”的审美素质结构,三者合力指向和形成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育核心素养。
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澄清了长期以来学校艺术课程与教学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和实践问题。这些误区和问题包括:片面、孤立地进行碎片化的知识技能教学,或刻意淡化知识技能教学;学生艺术实践机会稀少,艺术审美体验缺少;对培养艺术专项特长“谈虎色变”而被长期忽视,或把它等同于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专业化训练等等。而无论是艺术审美体验实践,还是艺术专项特长培养,都不能滑向功利性、技术化的误区,并且知识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必须融为一体。
从三个层次看艺术教育的育人成效
层次一:无美之教--以利伤人无育人(功利化);层次二:小美之教--以技训人育技人(技术化);层次三:美美之教--以美润人育美人(美育化)。
我们要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功利化追求,扭转普通美术教育技术化专业化倾向,回归学校美术教育美育化生活化正轨。从热衷功利到虔诚育人、从关注少数到面向人人、从膜拜技术到崇尚艺术、从服务教材到服务生活、从孤芳自赏到学科融合、从传统测评到创意表达,中国美育的发展趋势是让美育生活化。
学校“四大”样态的中小学美术课程
学科样态(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活动样态(项目课程、研学课程、美术馆博物馆课程、自主欣赏、艺术节课程、名家进校园课程......);探究样态(学科融合课程、创课课程、STEAM课程......);职业样态(职业艺术课程、职业媒体课程......)学校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平台构建课程生态。
(详见附件)......